EN 在线商城
泉心泉意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推荐 | 中国创新药的“食物链”
来源: 2025-09-18 5

以下文章来源于津津药道,作者欧阳药师


食物链(food chain)是英国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生态学术语,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被称为食物链。


在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生态系统已悄然形成了一条另类的“食物链”:

第一级:临床大PI、MNC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临床资源相对集中,特别是那些重大疾病的患者往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而这些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往往手握大量临床资源而成为众多创新药临床研究的Leading PI。

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的主战场,也是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进行比拼的舞台,而临床大PI手上有时同时有不同公司的同靶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不仅能看到不同药物的分子设计、差异化布局、临床前结果,更能看到不同药物的临床优缺点,因而具有“上帝视角”。以下就是拥有“上帝视角”的典型代表:

a. 沈琳教授

沈琳教授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期临床病区主任,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性化治疗。

在Claudin 18.2爆火的那几年,沈教授是国内多款Claudin 18.2靶向药物的Leading PI,包括信达的Claudin 18.2-ADC(IBI343)、科济的Claudin 18.2 CAR-T(CT041)、齐鲁的Claudin 18.2/CD3 TCE(QLS31905)。

这些临床研究为沈教授及团队带来了Nature Medicine、Lancet等顶流期刊的文章并奠定了其在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的霸主地位,未来将吸引更多国内外胃肠道肿瘤多种Modality的创新药合作临床研究。

b. 徐沪济教授

如果要问2024年哪位中国科学家最拉风,那毫无疑问是徐沪济教授。徐教授凭借在邦耀生物的靶向CD19通用型CAR-T(TyU19)产品治疗严重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试验上取得的突破,将结果发表于Cell杂志并被评选为2014-2024重大成果,同时入选 Nature 年度十大科学人物、Science 年度十大突破、《时代周刊》全球健康百大影响力人物。

徐沪济教授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大内科及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风湿免疫病疑难杂症,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今年6月,徐教授及其团队成功应用启函生物的 iPSC来源、靶向CD19/BCMA的CAR-NK细胞(QT-019B)治疗重症难治型、弥漫系统性硬皮病(dcSSc)首例患者,成功实现临床转化,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

近日,徐教授及其团队使用华夏英泰的靶向CD19新型通用型细胞疗法(STAR-T细胞;YTS109)应用于重症难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不难看出,徐教授及其团队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使用细胞治疗自免疾病的顶级临床团队,未来将吸引更多相关药物与其合作进行临床研究。

c. MNC

另一群对中国创新药拥有“上帝视角”的是MNC。近年来,MNC在中国“疯狂”扫货,以填补自身管线的不足。MNC在扫货的时候,凭借雄厚的资金及丰富的海外临床资源,拥有对不同中国药企的同靶点药物的“看牌权”,从而可以筛选购得同类产品中的BIC。

2025年7月,恒瑞医药与GSK达成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核心标的(HRS-9821)是一款处于临床1期的PDE3/4双重抑制剂,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同时,协议还包含了11款临床前项目的合作开发权,覆盖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多个治疗领域。

显然,通过这一协议,GSK获得了对恒瑞早期研发管线的看牌权”,同时GSK一定还会比较其它同靶点产品以买到BIC。

第二级:一线药企、头部投资人

对于大多数有充足现金流的一线药企来说,创新药在临床上取得成功并出海是其主要诉求。而要满足这两项诉求,创新药需要取得上述的临床大PI及MNC的青睐。

不少一线药企会从中小药企引进一些药物填补管线,因此也拥有一定的看牌权”,如2023年7月百济从映恩引进B7H4-ADC、2024年4月翰森从荃信引进IL-23单抗、2025年5月齐鲁从明慧引进B7H3-ADC

此外,有充足现金储备的一线药企与头部投资人相似,会投资(或孵化)初创Biotech,因此对初创企业的管线及技术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消化吸收),如恒瑞2018年投资1亿美元孵化的瑞石生物,聚焦炎症性消化、皮肤、神经等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齐鲁2018年投资孵化的锐格医药,致力于研发肿瘤、自身免疫及代谢领域的小分子创新药。

第三级:中小药企

对于需要融资的中小药企,生存下去往往是第一要义,因此不得不将自己的管线及技术暴露于潜在的投资人及项目/平台购买方,如2022年宜联将其ADC平台(TMALIN)授权给复宏汉霖使用,后者开发了PD-L1 ADC(HLX43)

此外,在中小药企之间存在着“低价值”产品流向热门赛道公司,经过后者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包装”实现价值大幅提升这一有趣现象。

例如,2022年1月,映恩以首付款200万美元的价格从和铂引进B7H4单抗,后续开发的B7H4 ADC药物DB-1312授权给百济,首付款达1500万美元;2024年3月,映恩首付款100万美元的价格从北京先通医药引进HER3单抗,基于此抗体开发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DB-1418,于2025年1月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的价格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潜在里程碑付款达11.5亿美元。

第四级:CXO

CXO是创新药研发的“卖铲人”,中国创新药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一批CXO,它们服务于从初创企业到大型药企的几乎所有药企,涵盖药物研发全流程,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等环节,赚得盆满钵满。但同时也曾一度面临赛道内卷、资本寒冬、行业下行而不得不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

此外,作为CXO的领跑者及头部企业的药明,利用其早年盈利储备的现金投资孵化Biotech,如基石、映恩,然后在港股上市获得了巨额回报并实现了“阶层跃迁”。

第五级:仪器/试剂供销商

仪器/试剂供销商处于中国创新药"食物链"的最底层,其产品供给于从第一级到第四级几乎所有客户,因此在年景好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闭着眼睛赚钱,但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则面临着销售大幅下滑、降薪裁员的窘境。

泉心泉意云智慧供应
赋能生命科学成长

- END -

关于泉心泉意



泉心泉意(上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云智慧供应链平台,深度结合SaaS化电商架构,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SPM采购供应整合服务,同时泉心泉意也通过多年的积累推出了自有品牌“泉品”,布局高品质的国产试剂、耗材及实验室仪器等。


泉心泉意致力为生物医药人打造“迅捷、专业、可靠”的供应链,广泛覆盖和渗透生物医药集群,涵盖早期发现、CMC、临床、生产等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泉心泉意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苏州、成都、广州、杭州、佛山均设有营销及仓储中心。